近日,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》。51項具體舉措涉及公平競爭、戶籍改革、消費維權等方方面面。今后5年,隨著改革競相落地,這些內容將為構建更加健全、更加完善的市場體系提供有力制度支撐,對經濟生活產生深遠影響。
《方案》首次提出,要“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,基本建成統一開放、競爭有序、制度完備、治理完善的高標準市場體系”。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,這是對現代市場體系的延續和升級,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,同時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。 圍繞夯實市場體系基礎制度,《方案》提出全面完善產權保護制度、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、全面完善公平競爭制度。對此,專家表示,產權制度是市場經濟的基石;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,是厘清政府和市場邊界的重要制度;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,是優化資源配置的前提。圍繞這些要點,“高標準”突出了平等和效率兩個特征,“全國一張清單”管理模式、企業注銷便利化等具體措施極富針對性。 為打通土地、勞動力、資本等要素市場的“堵點”,《方案》提出一系列措施,包括:完善年度建設用地總量調控制度,推動經營性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;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,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,推動勞動力有序流動;深化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,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等,為提高核心要素的配置效率指明了方向。 此外,《方案》還著眼于改善提升市場環境和質量,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;實施高水平市場開放,以醫療、教育、體育等領域為重點擴大服務業開放;同時完善現代化市場監管機制,健全對新業態的包容審慎監管制度、大力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、健全社會監督機制。 專家表示,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貫通生產、分配、流通、消費各環節,《方案》有利于推動形成國內統一大市場,推動對外開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,進而在更高層面暢通國內國際大循環。